作为旋转打磨模式与马达和气动源相结合的结果,气动打磨设备和电动打磨设备出现了。该设备有两种打磨方式。一种是在打磨大型零件时,将待抛光的工件固定,电动打磨设备相对工件表面移动,完成打磨。另一种是在加工小零件时,电动打磨设备是固定的,通过移动工件实现旋转磨头的相对运动来进行打磨。
1875年,Brown和Sheeper设计了锯床和磨床,结合机械设备的打磨方法开始出现。这种结合了手工和基于设备的打磨的打磨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根据磨床的原理,已经为特殊零件设计了特殊的磨床
为了获得实际的材料去除量,主要的方法是采用离线或在线测量,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图像视觉对材料去除的估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Joshi等人使用机器视觉方法来获取和识别抛光表面上的表面图像的纹理特征,并使用基于机器视觉参数的回归模型来评估表面粗糙度.王等采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对材料去除方法进行监控,从视觉信号中提取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二维特征矩阵作为输入参数,砂带打磨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作为输出参数。该方法可用于预测不同砂带规格和不同打磨参数的材料去除率,适用于典型工况下材料去除率的回归预测。
该方法使用产品设计模型来设计尺寸公差规格,以预测工件几何模型中的可能变化,使用迭代近点(ICP)方法来将每个点云与来自工件的测量点云进行匹配.为了进一步提率和精度,魏提出了一种自动评定铸件加工余量的方法。扫描的点云数据通过“初始对准”和“配准”两个阶段与设计模型对准,以找到配准,并基于配准结果评估加工余量.
在工件打磨方面,胡等开发了机器人去毛刺倒角系统,其中操作人员可以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上的任何特征,并将所选特征导出用于轨迹生成的刀具路径。然而,人工特征选择是低效的。张等提出了一种用于精密铸造有几何偏差叶片的自适应打磨方法.将叶片的测量数据与设计模型进行匹配,求解相应的匹配矩阵,确定铸造叶片的位置。